一场静水深流的供给侧改革2.0正在席卷资本市场。
七月的资本市场,被三个字重新定义——“反内卷”。当光伏玻璃企业集体宣布减产30%,当钢铁协会疾呼抵制“内卷式竞争”,当水泥行业统一产能备案标准,一场由国家意志主导的产业变革悄然拉开序幕。资本市场的反应迅疾而热烈,多晶硅期货价格单日飙升超15%,港股重庆钢铁一度暴涨130%。
这场变革的源头直指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。会议明确提出“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”,将反内卷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。
短短一个月内,从发改委修订《价格法》严打低价倾销,到工信部启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,政策组合拳密集落地。资本市场的热烈响应,宣告A股反内卷行情正式开启。
01 政策升级:国家战略重塑产业生态
反内卷已从企业自救升级为国家行动。7月24日,国家发改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布《价格法修正草案》,这部施行27年的法律首次增设多条反内卷条款,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。
政策信号明确而连贯,7月18日工信部部署钢铁、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,推动淘汰落后产能。政策力度远超市场预期。
这场变革直击产能过剩痛点。中国PPI连续三年下行,光伏行业最直观暴露产能过剩之痛。2025年上半年行业新增装机创纪录达到200GW,全行业却陷入全线亏损;技术不断进步,价格两年暴跌70%。
如同修剪果树剪掉多余枝叶,短期虽痛,长期却让果实更饱满。政策制定者深谙此道,反内卷本质是用政策之手拨快市场钟摆,在通缩深渊边缘筑起防波堤。
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,为这场供给侧改革注入需求侧动能。总投资1.2万亿元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体量,项目直接拉动基建链需求。水泥龙头西藏天路因区域优势占据65%市场份额,工程机械、电力设备企业同步受益。
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,为反内卷行情奠定坚实基础。
02 行业共振:减产保价重塑竞争格局
产能过剩行业正经历一场自我救赎。光伏玻璃行业率先行动,十大厂商联合减产30%,多晶硅报价应声回升。通威、隆基等龙头企业公开表态支持政策导向,行业自律机制迅速形成。
钢铁行业同步跟进。中钢协发布倡议书抵制“内卷式”竞争,唐山钢厂执行烧结机限产30%。长江证券测算,若2025年粗钢产量减少3000万吨,吨钢利润可能上涨229元,行业盈利有望翻倍。
水泥行业通过协同错峰生产实现吨毛利回升50元,海螺水泥在华东地区的定价权进一步巩固。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50%,煤炭运销协会要求企业“科学把握生产节奏,整治内卷式竞争”。
这场自救行动正带来立竿见影的价格修复。焦煤期货在8省核查煤矿产能后三日飙涨23%,潞安环能、山西焦煤等合规龙头企业一度涨停。多晶硅价格一个月内暴涨80%,下游硅片价格跟涨15%。
草甘膦龙头兴发集团通过联合减产实现毛利率触底反弹20%。这些变化清晰表明,当供给端大幅收缩,即使需求仅小幅回暖,价格弹性也会被成倍放大。
03 资本逻辑:市场资金追逐确定性红利
A股市场对政策转向的反应敏锐而直接。7月以来,钢铁、建材、电力设备等行业涨幅均超过8%。资金流向显示公募基金单周加仓煤炭股超30亿元,潞安环能一日内被4家机构扫货4亿元。
资本的选择遵循着清晰的价值逻辑。在产能出清过程中,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壁垒获得更大市场份额。光伏领域的通威股份(全球份额35%)和协鑫科技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钢铁行业的华菱钢铁因吨钢成本最低脱颖而出,方大特钢则在特钢细分领域占据优势。焦煤领域的潞安环能因无超产风险获得资金青睐,山西焦煤则成为地方矿整合主力。
三条投资主线逐渐清晰。华泰证券建议投资者,一是关注配置型资金偏好的低估值高分红品种,包括建材、煤炭、化学原料等;二是布局产能自然出清的风电、普钢、农化制品;三是把握估值充分消化悲观预期的光伏等板块。
医疗行业反内卷同样引发资本关注。7月24日国家医保局明确集采“不再唯低价论”,医疗ETF应声八连阳,场内价格创8个月新高。政策优化使行业从“价格战”转向“价值战”,估值修复通道开启。
04 制度革新:超越2016的供给侧改革2.0
表面看本轮反内卷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相似,但实质是更深层次的制度变革。2016年政策核心是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压缩产能。
本轮改革直指内卷的制度根源。中央财经委会议将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”与反内卷绑定,剑指地方政府“招商竞赛”导致的产能过剩。
以光伏行业为例,各地为追求GDP争相上马项目,最终导致产能严重过剩。新政策要求“统一政府行为尺度”,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,从根源上遏制无序扩张冲动。
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多元。既有立法保障,如新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将“低于成本倾销”列为违法,最高罚款提升至500万元;也有市场化机制,如风电行业招标价企稳1400元/千瓦成本线以上,结束三年降价周期。
汽车行业创新性采用产业链协同模式,17家车企承诺“60天结清供应商货款”,修复产业链现金流。生猪行业通过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(调减至3950万头),实现供需再平衡。
全方位制度设计,使本轮反内卷超越了简单的去产能,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从“生产型社会”向“消费型社会”转型的关键一步。
05 行情展望:把握红利与风险的平衡
反内卷行情短期仍具动能。政策传导存在时间差,多数行业盈利修复尚在初期。焦煤、多晶硅等商品价格上涨虽快,但企业财报改善需要至少1-2个季度验证。
两个关键节点将影响行情走向。8月12日中美关税暂缓期到期,若最终税率维持或下调,工业金属及科技出口链或迎修复行情。美联储9月降息窗口临近,流动性宽松预期可能提振风险资产。
投资者也需警惕三类风险领域。技术迭代迅速的行业如光伏电池片(N型替代P型)、锂电中游(钠电冲击)等领域,产能出清速度可能赶不上技术淘汰。新能源车和快递等民企主导领域,政策约束力相对有限。
区域保护壁垒明显的河北小钢厂和云南硅料厂,地方保护可能延缓产能退出。这些领域的反内卷效果可能打折扣。
需求端变量同样不容忽视。房地产低迷、出口承压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若下半年基建投资力度不足,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可能缺乏持续性。雅鲁藏布江水电等超级工程的实际建设进度,将成为需求侧的重要观测指标。
结 语
反内卷行情承载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命题。当政策之手拨动产业天平,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印证了变革方向的正确性。千年古刹的钟声回荡山间,产业变革的浪潮正重塑经济版图。
这场供给侧改革2.0,既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智慧,也需要市场主体的配合,更需要投资者的耐心。当产能泡沫逐渐消散,中国企业终将回归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。
股票十倍杠杆正规平台有哪些,加杠杆怎么炒股,股票开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